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适当喝酒,能够释放压力,促进血液流动,并且人能够正常将酒精代谢掉,并不会损害各器官功能。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酒,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喝酒之后,往往会导致肝肾功能出现问题,更容易引发疾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不让喝酒呢?你看那些长寿老人,他们都有喝酒的习惯。那些不喝酒的人也没看出有多长寿啊。”
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其实长寿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与长寿基因密切相关,有些人就算吸烟喝酒,但是身体能及时清除有害物质,并不会损害健康。当然拥有这种体质的人少之又少。
喝“粮食酒”不会头晕,喝勾兑酒就会“上头”?
目前所有的白酒工艺都用到勾兑这个步骤,我国国家标准将白酒按制作工艺分为三种,分别是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
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勾兑或者勾调都是重要的工艺过程,勾兑并不是大家传统认知中的加入食用酒精或者香精进行调配,而是对不同批次不同口感的白酒按照一定的品质要求进行配比。
把酒度、调味,让酒内的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达到不同厂家的不同标准,同时还需要符合品牌的传统风格,让白酒达到色香味格协调和平衡的目的。
酒内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在进入体内后,经由乙醇脱氢酶催化代谢成乙醛,有些人大量饮酒或者本身存在代谢障碍,会引起乙醛大量在体内堆积,从而形成醉酒的表现。
不论喝什么酒,只要含有酒精都会导致人出现“上头”现象,这是酒精的“锅”而并非勾兑酒的“锅”。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每天都要喝白酒,甚至有些年龄大的人,每天甚至喝半斤酒以上这些人的寿命,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
喝酒的人和不喝酒的人,谁的寿命会更长呢?建议提前了解
《柳叶刀》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研究人员分析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万名无心血管病史的饮酒者数据,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一周摄入酒精超过g:全因死亡风险开始增加
2、一周摄入酒精至克:预期寿命缩短1~2年;
3、一周摄入酒精超过克:预期寿命可能缩短4~5年。
总而言之,饮酒者身上的死亡风险会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酒精度数越高的就会让人摄入更多酒精,此时也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甚至会增加酒精性肝,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风险。
一般51°以上的酒就是高度酒,而酒精摄入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密度)。
举个例子:半斤52°酒(ml)为例,酒精摄入量=*52%*0.8=g,一天喝酒的量就超出了一周的安全剂量,一周摄入的就达到了g,严重超标。
依旧给我国的居民寿命带来极大影响,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饮酒让我国居民寿命降低0.43岁,让男士减寿0.77岁。
为了自身健康着想,希望大家尽早戒酒。尤其是进入中年阶段,人体代谢能力逐渐降低,酒精会给身体带来极大损伤,并且会在体内不断储存,更容易损害各器官功能,带来不可挽回伤害。
长期大量喝酒,主要伤害哪些器官?
1、心脏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力量虚弱,致使血液流动不规则。酗酒者往往会受到心肌病的困扰,会造成心脏肌肉松弛、下垂。心肌病患者通常会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疲劳、肝脏肿大和持续咳嗽。
2、肾脏
酒精有利尿作用,肾脏无法正常调节体液流动,造成钠、钾、氯离子分布紊乱,引起电解质失衡。过度饮酒还会导致高血压,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第二大原因。
3、肝脏
每年有万人因为饮酒过度导致肝脏疾病,会导致酒精肝脂肪肝,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慢慢发展为肝癌。
4、大脑
存在于酒精中的乙醇,会对大脑的多个部位造成损伤。大脑神经递质长期遭受损害会导致饮酒者的行为和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焦虑、抑郁、记忆力丧失和癫痫发作。
5、胰腺
饮酒过度会扰乱胰腺的功能,最终导致胰腺炎。有可能急性发作,其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加、腹泻和发烧;也有可能慢性发作,即胰腺功能缓慢恶化,导致糖尿病甚至是死亡。
延伸——三种喝酒方式最危险!
1,“混搭”最伤身
饮酒混搭创意百出,如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或者“红、白、啤”轮番上阵……专家称,常用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从而加大伤害,且喝的人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2,“一口闷”最易醉
喝酒千万别过猛过快。要慢慢喝,让身体吸收得慢一些,就着菜来喝,这样能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千万别空腹喝酒。先喝一杯牛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还可提前服用维生素B以保护肝脏。
3,喝酒抽烟最易喝“高”
有的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酒到兴头,捡起烟来点,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饮酒量。